来越少。
苏然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他深知,大唐正一步步走向深渊,如果党争不停止,国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危机。但在这风雨飘摇的局势下,苏然越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哪怕希望渺茫,也要为大唐的未来拼尽全力。
苏然一方面继续团结志同道合之士,另一方面,他开始尝试从民间寻找解决党争的灵感。他乔装打扮,深入长安的大街小巷、市井村落,与普通百姓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与对国家的期望。他看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创伤,看到了党争之下民生的艰难。百姓们只希望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对于朝堂上的党派纷争,他们虽不懂其中的复杂,但却能切身感受到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民间归来后,苏然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认为,若要化解党争,必须让牛李两党看到国家面临的真实困境,以及党争对百姓造成的沉重灾难,从而唤起他们的家国情怀,促使他们放下党派之见,共同为国家的复兴努力。
苏然精心撰写了一份奏折,详细阐述了党争对国家和百姓造成的危害,以及边疆战败后大唐面临的严峻形势。他列举了大量从民间收集来的实例,描述了百姓在战火与党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生活。同时,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一个中立的监督机构,负责审查政策是否以国家和百姓利益为重,避免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以及设立定期的两党交流会议,促进双方的沟通与理解,减少无端猜忌。
然而,当苏然准备将这份奏折呈递给皇帝时,却遭遇了重重阻碍。牛党得知了苏然的举动,担心他的奏折会影响到党派在朝堂上的地位,于是派人对他进行监视和阻挠。李党同样对此心怀警惕,他们认为苏然此举可能是牛党的阴谋,企图借此打压李党。
在呈递奏折的那天,苏然刚走到宫门外,便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拦住了去路。这些人对他百般刁难,试图抢夺他手中的奏折。苏然紧紧护住奏折,与他们据理力争。混乱之中,苏然被推倒在地,身上多处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