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陈没刚陈没的其他类型小说《重回一九九三陈没刚陈没最新章节列表》,由网络作家“尔三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找点新鲜事儿。不光我们小孩吃完饭爱出门找新鲜事儿,大人们也一样,会在饭后开启他们的消遣时光。那时候,手机还没普及,就算有手机,功能也仅限于打电话和拿来显摆,没别的用处。我爸是石匠,工作就是打石头,用各种工具打各种各样的石头。只要听到巷头传来摩托车的声音,我一下子就能听出是我家的。随着轰鸣声越来越近,我爸就到家门口了。他把车停好,从门后拿出个木板做的斜坡,放在台阶上,一边把车往家里推,一边问我:“今天在家乖不乖呀?暑假作业写了没?”我看着他浑身沾满灰尘,从车后座卸下那个装满工具的包,小声回了句:“有乖。”至于暑假作业,不到开学前三天,我是压根不会去碰的,它们和书包都还在床底的角落里躺着呢。奶奶像往常一样煮好饭,一家人吃完后,天也渐渐黑...
《重回一九九三陈没刚陈没最新章节列表》精彩片段
找点新鲜事儿。
不光我们小孩吃完饭爱出门找新鲜事儿,大人们也一样,会在饭后开启他们的消遣时光。那时候,手机还没普及,就算有手机,功能也仅限于打电话和拿来显摆,没别的用处。
我爸是石匠,工作就是打石头,用各种工具打各种各样的石头。只要听到巷头传来摩托车的声音,我一下子就能听出是我家的。随着轰鸣声越来越近,我爸就到家门口了。他把车停好,从门后拿出个木板做的斜坡,放在台阶上,一边把车往家里推,一边问我:“今天在家乖不乖呀?暑假作业写了没?”我看着他浑身沾满灰尘,从车后座卸下那个装满工具的包,小声回了句:“有乖。”至于暑假作业,不到开学前三天,我是压根不会去碰的,它们和书包都还在床底的角落里躺着呢。
奶奶像往常一样煮好饭,一家人吃完后,天也渐渐黑了下来。要说大人们的新鲜事儿,我们小孩能参与且热衷的,就数他们聚在一起喝酒了。李柏的父亲在镇上载客,大家都叫他大头,我喊他大头伯伯。他载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常和我爸分享一些有意思的事儿。只见他抱着啤酒箱,身后跟着李柏,手里还提着袋子,来到厅里。我爸赶忙招呼他放好东西,坐下先喝口茶,自己则去炒俩菜。我招呼李柏到地上先玩会儿弹玻璃珠。喝酒的场地不固定,不是在他们家,就是在我家。奶奶口中我爸的那些“狐朋狗友”,都一个个提着东西来了,而我妈口中我的那些“狐朋狗友”也都跟着到了。
他们在桌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我们在地上叽叽喳喳地说着。我特别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大人聚会,我们小孩参与的时间一般在后半段。桌上的下酒菜,平时可难得吃到,袋子里的鸡爪子更是小孩子的最爱,一啃起来就一个不吱声。酒过三巡,他们会招呼我们去拿鸡爪子、花生米之类的,还顺便劝我们要不要喝上一杯。小孩们往往会在一声声夸奖下,抿上一小口,然后表情就像吃了很酸橘子一样,脸蛋皱成一团。像这样热闹的晚上那会儿每家每户都时常发生,人们经常串门这家喝两
见她脸颊上有个疤。她热情地向奶奶打了个招呼,声音有些沙哑,而后笑容灿烂地对着我说:“小没,和奶奶出门啊?”我很奇怪,她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她冲着我非常用力地招着手,我有些腼腆地回了一句。离开那红色小楼的范围后,我问奶奶她是谁,奶奶只说了句是“胖兰”。我好奇转身看向阳台,她依旧靠着围栏,对着我们笑,笑得十分灿烂
自那以后,每次经过红色小楼,只要阿兰恰好出来到阳台上,见到我都会笑容灿烂热情和我招手,我也从旁人口中知道这个看似正常的女人实际上就是他们口中的疯子,或许是因为我长得乖巧,她从未吓唬我,她吓唬人的方式便是有时候对着走过的小孩大喊大叫。大一点的孩子偶尔会去捉弄她,朝小阁楼扔东西,她也会扔回来回应,大人常说她是疯子下手可没轻重,因此除了特别调皮的孩子,朝阁楼里扔东西的人不多,有的大多是扔完就跑得大老远,只剩阿兰在屋里的谩骂声。
小时候发烧,我妈逼我喝药总会念叨不吃药不会好,到时候烧坏了脑子就跟阿兰一样,所以奶奶和妈妈的说法,阿兰是因为生病发烧把脑子烧坏了,我当然不敢直接去问她你是咋疯的,她也无法回答我这个问题,随着年龄渐长,我从很多人口中听说了关于秀兰的故事。当年制衣厂还没倒闭时,阿兰是厂里的一名女工,年轻时的她不仅长得漂亮,制衣手艺也好,人缘更是没得说,街坊邻居都认识她。有一次,在奶奶和张阿婆的闲聊中我听到,张阿婆说阿兰没疯以前,因为自己眼睛不好,时不时还会找阿兰帮忙缝缝补补,而阿兰也很热心。阿婆叹了叹气,从她们的话语中,能听出了十分惋惜。我母亲也从事制衣工作,所以我猜,年轻时她们或许相识。
当年镇上有家制煤的工厂,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烧煤,为满足居民日常所需,厂里有一年大量招工。一个叫阿伟的男人从外地来我们镇上打工,刚好煤厂在招人,他便留了下来。阿伟起初在厂里铲煤,由于做事勤奋、脑子也灵光,做了一段时间后,厂长就把他安排到送煤岗位上。谁
,无论面对什么食物,她永远都是那句“我不爱吃,你吃”。除了我从幼儿园带回来的菜粿。这是为数不多奶奶所爱吃的东西。
99 年,我踏入了小学的校门。在这之前上学对我来说是有点恐惧的事,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走在路上遇见的甲乙丙丁邻居,通过他们口中闲聊但凡提起我即将读小学我都能听到那句熟悉的陈没啊,要好好读书啊考100分,
要知道上幼儿园那会没人说让我好好读书考100分啊,这看似平常简单的一句话,给当时的我带来不小压力,我清楚我不爱学习我只热衷于玩耍。那时候,在我们那个不大的小地方,人们文化普遍不高,大多数人都为生活从事着体力劳动,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所以,他们把大部分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只有把书读好将来才会有出息。
在那会他们朴素的认知里,好好读书,报效祖国能过上好日子。对于考试得到100分的强烈期盼早餐的油条和鸡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似简单的早餐搭配,也饱含着家长们深深的期许 。
开学前,父亲不知从哪儿弄来的红色书包使我印象深刻,上面印有小花。这书包对小小的我来说,实在有些大了。我背着它,更像是艰难地“驮”着,特别滑稽。而且,我一个男孩子,真不喜欢这颜色,在我眼里,它又大又丑。
住在附近的孩子大多都在这所小学读书。每天上学有的小孩由家长领着,有的就几个小伙伴结伴同行,驮着各种书包往学校去。
课堂上,头顶上的大吊扇发出的吱吱声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的注意力因此我时常偷偷对着转动的风扇发呆,对黑板上的“啊O耳”我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拼音和数学题,当时看着就让我头昏脑胀。一到老师提问环节我就正襟危坐一脸我都懂的表情,在绿色小本子的方格里写字也让我十分痛苦,写字仿佛用尽我整条手臂力气,三个手指呈小鸡啄米的形状紧紧握着刚削好的铅笔艰难的写下一个我字,但我一心惦记着散落在操场上的那颗球,想着一会我能不能第一时间拿到,因此我
奶总会迅速从大水缸边上拿上家中的水桶,前往绣衣镇打水,我呢,总会吵着闹着要跟她一起去打水。
从我家到绣衣镇,只要穿过两条小巷。锈衣镇空地上有一口井。一路上,总能看到提着桶的人们,有像奶奶一样的老人;也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有一些和我年纪相仿的孩子,跟在大人身后,蹦蹦跳跳。
绣衣镇,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一座小镇,而是我们镇上早期的一间制衣厂。后来倒闭了,经过改造,这里变成了居民楼。土黄色的小楼围成一个正方形,空地的水井旁,那里早已站满了人。水井的井口是用石头砌成的,井盖是用钢筋编制的网,经过岁月的摩挲,石头变得光滑无比。井里的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天空和周围人们的身影。大人们熟练地将打水桶用绳子绑好缓缓放入井中,轻轻摆一摆,水桶便“咕咚咕咚”地装满了水。看着那满满一桶水被拉上来,我总会好奇地凑过去,在打水的间隙,大人们会互相交谈着,分享着最近小镇上的趣事。
“阿兰又在发疯了”,这是我在绣衣镇常常听到人们谈论的话题。阿兰,有人叫她胖兰,也有人直接喊她疯子。自我能记事起,她就住在那栋小楼里,与绣衣镇隔着条小巷。那是一座红色砖盖成的小楼,准确来说算两层半,第三层是间小小的阁楼,外面有一个阳台,墙上还隐隐约约能看见几个大字报留下的痕迹。阿兰就住在那间小阁楼里。小时候,要是谁家小孩不吃饭或者调皮捣蛋,大人们就会吓唬说要让阿兰把他抓走。我知道这房子里有住着人,是在我和奶奶一次路过绣衣镇的时候。当时,我们准备去附近的逛逛。走到半路,我抬头望向那红色小房子的阳台,只见上面正站着个胖胖的女人。下午的太阳很热很刺眼,她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阳光下,一动不动。我眯起眼睛,对奶奶说:“奶奶,上面有个人。”她似乎也看到了我们,便靠在阳台的围栏上,低下头来。阳光被她的身影挡住,这时我才看清,她的头发很短,像是随便剪的,穿着一件已经严重发白的红色衣服,衣服很宽大。她的脸很黑,我还看
过小巷,从后门进到我家院子,把伞放在地上。李柏帮我抓着伞柄,我随手捡起一块趁手的砖头,对着伞帽砸去。不一会儿,伞帽就被砸碎了。
李柏也没闲着,从地上捡起块石头,我们一起把伞各个连接的地方砸开。接着,李白拿出他那把生锈的削笔刀,把伞面和伞骨缝合处的线割断。我俩手忙脚乱地拆解着雨伞,这活儿对小孩子来说可不轻松,但我们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伞骨一根根被取下,我们各自挑选了两根。其他小伙伴听到动静,也陆续赶了过来。分好材料后,大家找好合适的青石板或砖块,拿出一根伞骨开始打磨。带圈的一端,要把圆圈磨成半圆形的缺口,另一端则磨成尖尖的。不多时,李白就打磨好了,他催促我:“陈没,你快点回家拿绳子,我帮你继续磨尖。”我赶忙跑回家里,从缝纫机台上拿了捆缝衣服用的线出来。大家一拥而上,各自动手。我也取了合适的长度,随手把线又丢在院子里,然后把另一根伞骨用手压弯,两头用线绑好,这样一把自制弓箭就做好了。
李柏算得上制作这种弓箭的行家,他做的弓箭总能射得又远,线还不容易断。我问他诀窍,他告诉我,不要用手去掰弯伞骨,最好是用线直接拉紧绑住,让伞骨自然弯曲,这样才有弹性,而且把两三条线合在一起,就没那么容易断了。
我家往上走,邻居张阿婆家院子外面的那颗龙眼树,是个不错的靶子,又大又好射中,不过,我们随时可能面临阿婆突然走出来臭骂一顿。因此,学乖了的我们收集了不少其他靶子,有木板,有半路偶然捡到的半只橡皮轮胎,还有用一次就不见一次的纸皮箱等等。当然,大家也都知道,这东西不准对着人,小伙伴们或多或少都被家里人用棍棒教训过。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在比试谁射得准、谁站得远还能射中中度过。直到太阳渐渐泛红,大家才意犹未尽地各自回家,脸上都写满了没玩够的神情,还商量着明天玩什么。其实,除了个别家里实在管得严不让出门的,大多数人等不到明天,吃完晚饭后准会偷偷溜出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