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想几个小时,在脑海中反复推敲各种可能性,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电脑文档中的文字仿佛在进行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不断地变换着阵容。
在人物塑造方面,他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他试图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到主角身上,让主角成为自己人生的缩影,展现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他总是难以把握好人物性格的细微变化和情感的起伏转折,笔下的人物仿佛缺乏灵魂,显得生硬而刻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春生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如同一位细心的观察者,默默地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无论是工地上一起劳作的工友,还是街头巷尾匆匆而过的行人,他都会仔细地研究他们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
他会留意工友们在疲惫时相互鼓励的眼神,会倾听路人在争吵时情绪激动的言辞,将这些真实而又生动的情感和细节,一点一滴地融入到小说的人物塑造中,让人物逐渐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拥有了生命。
投稿的过程,对于王春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次沉重的打击。
他满怀期待地将写好的小说章节投给番茄小说的编辑,心中充满了对认可的渴望。
然而,现实却如同冰冷的寒风,一次次无情地吹灭他心中的希望之火。
他一次次收到退稿通知,编辑指出他的小说存在节奏拖沓、故事平淡等诸多问题。
每一次看到退稿通知,王春生的心情都如同坠入万丈深渊,失望、沮丧、自我怀疑等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写作。
但是,每当他回想起自己曾经站在那片广袤农田上的辉煌时刻,再看看如今身处狭小出租屋的落魄处境,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便如同被点燃的火药,瞬间爆发。
他咬咬牙,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必须要坚持下去。
于是,他重新振作起来,对小说进行反复修改。
他不断地调整小说的情节,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雕琢着每一个细节。
他加快节奏,让故事如同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充满紧迫感和吸引力;增加冲突和悬念,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颗巨石,激起层层波澜,让读者的心